毕业季到来,874万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策进展怎么样
当下进入高校毕业季。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87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各部委、各地密集颁布各类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多地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职位供给,给小微企业发放招聘补贴
近日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需要,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抢抓离校前的重点期,拓展百日冲刺行动,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临时公益性职位等招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位数目和比率相对往年有所扩大。
河北今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同比增加3.7万人,当地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发设置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职位5000个;天津需要市属国有企业今年招用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10%以上,提供高于3000个就业职位。
人社部明确,今年在全国将招募3.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同比增加5000人。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下发公告,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职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一些地方发放招聘、创业补贴,增加见习基地。广西明确,对招用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小微企业或社会组织,根据每个人2000元的规范给予补贴,并给予一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上海明确,对高校毕业生初次在沪创业的,可申请一次性8000元创业补贴;对符合上海产业进步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革新团队,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资助。青海累计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40多家,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匹配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受就业职位整体降低影响,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延迟就业意愿增强。武汉一所重点高校就业负责人表示,往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失败后第三参加考试的比率在5%左右,今年选择第三考研的或将明显增加。
据悉,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普通专升本分别扩大招生规模18.9万、32.2万,继续安排在高校拓展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
定向帮扶疫情紧急区域高校毕业生,云招聘成为春天招聘主流
今年就业形势下,来自湖北等疫情紧急区域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多地采取专项手段增强兜底保障。
记者梳理发现,现在已有广东、天津、安徽等10多个省份,专门对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发放8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求职创业补贴。人社部会同国资委、湖北政府等启动推行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集中发布优质职位40万个。
湖北一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职位数目明显降低,毕业生就业率比往年同期低5到10个百分点。各地、各部门对湖北毕业生的照顾与补贴,能够帮助解决毕业生求职期间的经济和心理重压。
记者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现在云招聘成为春天招聘主流。据青海教育厅统计,今年青海内预计高校毕业生21764人,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前一个阶段线下春招全部停止。
青海民族大学就业创业指南中心主任东珠加介绍说,从2月份开始,学校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智慧就业平台,举办2025届毕业生春天互联网招聘会青海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天互联网视频招聘会等多场招聘会与宣讲会,达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互联网交流对接。
日前,青海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生张发萍收到盼望已久的入职公告邮件。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学校所有春天校园招聘全部搬到线上,从投递简历到最后录取,全程在线上完成。张发萍说。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表示,他们承担的上海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天互联网招聘会暨少数民族毕业生互联网专场招聘会,截至现在共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职位58015个,11726名毕业生通过简历初筛,部分学生已通过面试被录取。
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负责人介绍,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已拥有线上招聘、线上签约、线上派遣等平台,达成云招聘已没有技术障碍;同时,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招聘职位数目降低,加上线上招聘效率、成效不如传统校园招聘,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不小挑战。
扶持政策需要尽快细化落地,充分做好未就业大学生保障
不少应届毕业生反映,今年招聘市场上不只职位降低,就业门槛也有不同程度提升。Boss直聘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春天招聘中,应届生招聘职位中明确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9.5%,较去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
教育部等部门和单位从5月到8月中旬,针对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点组织拓展升学扩招吸纳、充实基层、扩大参军入伍等十大专项行动,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快就业。
在多项政策推进下,现在,有些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获得初步效果。黑龙江教育厅5月26日公布数据显示,全省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率40.45%,较去年同期上升7.13个百分点;青海民族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也比去年同期略有提升。
业内专家觉得,受经济运行重压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社会用人需要不确定性增大,区域、行业、专业、学历层次间的就业不平衡加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压不容小觑。
长期关注就业问题的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表示,目前2025届毕业生求职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一方面有关部委和地方颁布的扶持政策应尽快细化落地,帮助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其次在充分评估疫情形势,做好防控基础上,加快毕业生返校节奏,为他们参与学校就业辅导、企业实习招聘提供便利。
业内人士建议,各地充分用好就业补助等资金项目,鼓励企业投放更多就业职位;同时教育、人社等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对于未能达成就业的毕业生,准时纳入待业等保障范畴,做好保障托底工作。(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张龙 吴振东 李劲峰)